“非标准就业人员参保”课题研究第二次研讨会

新闻发布 | 2021年6月16日
北京(国际劳工组织新闻)—“提升中国社保经办服务能力,实现全民社会保障”项目于2021年6月16日在北京组织了“以平台从业人员、农民工、妇女为侧重,评估中国非标准就业人员社会保障覆盖面”课题研究的第二次研讨会,分享并讨论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来自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部门、十个参与省份、专家和社会伙伴的4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人社部国际司副司长马何祖在开幕致辞中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年初就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所作的重要讲话,强调要健全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制度。本课题研究将为推进和改善非标准就业人员参保工作做出贡献。

人社部劳动与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团队承担了本次课题研究工作。团队成员就课题下的四个议题——非标就业人员社会保障的国际比较、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和社保经办进行了研究成果介绍。研究还包括面向非标就业人员的问卷调查,回收3145份有效问卷,其中约70%为平台从业人员。问卷调查数据显示,非标人员参保率普遍偏低,其中仅有不到30%以企业职工身份参加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人社部养老保险司运行处处长刘凯认为课题研究提出了很多建设性建议。他表示养老保险将强化互助共济功能,提供更充分、更可靠的保障。针对没有劳动关系的非标从业人员,需要出台适于其特点的制度。他鼓励社保经办工作创新,提升制度的可及性、包容性以及服务的便捷性。

人社部工伤司二级巡视员周永波强调针对非标从业人员的工伤保障,应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两方的力量,实现两者的平衡,从而实现制度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的转变。

人社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一级巡视员徐延君建议面向非标从业人员的制度应具备前瞻性和整体性。本课题研究在社保经办领域聚焦信息化建设、数字赋能,是推动非标人员参保的关键性工作。社保经办机构应探索与平台企业开展合作,利用平台的技术优势实现数据共享与政策宣导。

浙江省社保中心副主任严玉兔分享了为非标人员提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的地方经验。

中国企业联合会雇主工作部调研处副处长赵婷希望制度充分考虑员工权益保护和企业发展活力之间的平衡。

来自社科院、人民大学、劳科院等国内专家也对课题报告进行了点评并提出建议。

来自国际劳工组织日内瓦总部、亚太地区局和北京局的专家也在相关议题下分享了国际经验,包括平台经济和自雇人员的养老保险、平台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的一般原则和各国实践、数字平台工人的社保经办管理现代化以及如何弥合全民社会保障差距。
研讨会还采用在线问答的方式,收集与会人员对相关议题的想法。

会后,劳科院研究团队将基于讨论结果完善课题报告。